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注册会员查询:
新闻动态

互联网+非遗 布拖63岁银饰非遗传承人开起了网店

作者:四川新闻网凉山10月27日讯(记者 刘佩佩 陈淋 摄影报道 | 责任编辑:CRCA | 发布时间:10/28/2018

【脱贫攻坚在凉山】互联网+非遗 布拖63岁银饰非遗传承人开起了网店

点击进入下一页

63岁国家级银饰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向大家展示他亲手制作的银酒壶

  四川新闻网凉山10月27日讯(记者 刘佩佩 陈淋 摄影报道)10月27日,在布拖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63岁的国家级银饰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正在专注的打造银饰。他12岁跟随父亲学艺,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彝族银饰工艺传承,目前,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已经达到30多个,还开起了网店,将彝族银饰买到全国各地。据介绍,布拖县地处凉山州东南部金沙江流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遗产文化,火把节、阿都高腔、口弦、银饰……各具特色的文化让布拖充满了魅力。

  据了解,布拖县从2005年启动非遗保护工程,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银饰制作技艺、口弦制作技艺)、省级名录10项、州级名录10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6人,州级传承人16人。非遗工程的开展,不仅保护了当地独有的文化,还带来了经济效益。以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为例,目前布拖全县开设商铺的银匠共68户,从业人120余人,年销售额近3000万,利润约400万元。“当地百姓靠自己的双手脱贫增收。”

点击进入下一页

美丽的布拖彝族银饰

  银饰非遗传承人带出30多个徒弟 保护了文化还带来了增收

  “我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有30多个,现在都能独立制作银饰了,日子过得比我这个师傅还要富裕。”10月27日下午,在布拖县银饰一条街,银匠们各自忙碌着,打制银饰的每一小锤,都是为幸福生活的美好奋斗。63岁的勒古沙日是国家级银饰非遗传承人,他12岁便跟随着父亲学艺。勒古沙日很有天分,学艺半年后就已经可以独立制作了。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银饰工艺的传承,他的儿子、孙子以及亲戚都变成了他的徒弟,跟着他学手艺。让勒古沙日欣喜的是,他不仅传承保护了文化,还带着身边的人一起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作为银饰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布拖县。前不久,就有一位慕名而来跟着勒古沙日学艺的广州人。同时,受益于布拖县非遗保护工程的开展,勒古沙日带着彝族的银饰制作技艺走出了布拖县,到全国各地参加与非遗相关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有魅力。

  而更为可喜的是,勒古沙日还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开起了网店。借由智能手机,勒古沙日还有很多远程学员,他会把一些银饰的设计图、制作模板等内容发给学员,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

  据介绍,布拖县素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誉,银饰已经融入到布拖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酒具、餐具、配饰等等。其中配饰与阿都彝族服饰的完美结合让布拖县的姑娘们美丽独特。每当有重大节庆时,布拖县的彝族姑娘们就会穿上彝族服饰,戴上银头饰、银胸牌、银领饰、银耳链,一起跳舞,场景美如画。

  布拖彝族银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造型美观,形态各异,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这些古朴大方、色彩鲜艳、巧夺天工的银饰制品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保护利用好布拖彝族银饰民间工艺,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布拖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中国书法家注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书法家注册”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书法家注册,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