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注册会员查询:
新闻动态

计正山:深山自有风景

——读马向阳新作《随处净土》

作者: | 责任编辑:CRCA | 发布时间:4/29/2018


   读马向阳先生新作《随处净土》,感慨颇多。作者以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每日一记的方式,写下了183篇笔记体散文,日记形式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内容涉猎广博且意境高远。尤其使我钦佩的是,作者运用茶话般亲和的语言,诉说自己多年来的读书心志,营造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脱俗境界。浏览当今图书市场,此书实属难得。 

   《随处净土》给人的第一感觉,作者是在说读书,但更是在说做人。这也许与作者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现在所担当的工作责任有关。书中,作者强烈呼唤人品之归真。显然,在他的理念中,读书第一要务是提升人品,改善心性。浏览书中那些文人墨客、高人雅士之间缘于读书的诸多掌故和趣事, 你会觉得是在欣赏名山深处的一道道风景。
   我向来认为,人可贵是真诚,言可贵是真实。浏览本书你能感觉到作者写作过程中一直在追求真实。而日记体的形式又恰好帮助他很好地完成了这一心愿。还有,每一篇日记的开头甚至结尾,都会有天气情状的记述,不解者会认为这是日记格式,是信手实录,其实这是作家在苦心营造读者意念中的真实环境和真实氛围,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自然和谐。
   读《随处净土》,我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作者对于所述话题人物的选择审慎且精当。在日记中首先登场的人物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林纾。作者写道:“1月1日,晨课, 卧阅《林纾家书》(后边还有3篇也是推崇《林纾家书》的)。”马向阳先生的这种结构处理,使我顿生敬佩之情,因为这恰好触动了我的切身感受:林纾是我的跨越时空的导师。林纾曾总结出《史记》在写作过程中的一条规律是:“司马迁之《史记》,如正文中饱叙妄诞之事,结尾时必有悔悟之言,篇幅调转,还他到底妄诞。”我研究《史记》的第一项成果,就是1985年2月13日于《光明日报》史学版刊文:《项羽究竟死于何地?》。我提出的“项羽并非自刎乌江,而是战死东城”的观点,就曾得力于林纾先生的理论支持。故吾心知,林纾是迄今为止唯一从阅读中发现《史记》撰写规律的大师。可见马向阳先生不仅博学且有卓识,我相信作者每一篇日记都不是信手写来,而是经过精心剪裁取舍,才能够达到如此精准的程度,可以说书中许多人物事件的选取,都是极具有代表性的。 
   马向阳先生认为,好的中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升学与就业,还要关注学生们将来的创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一个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又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在求真求美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卓越,逐步达到人性的完善与完美,人格的高尚与高贵。《随处净土》正是以他的读书品格,在诉求着他的教育理想和办学理念。

                  (注:作者计正山先生为当代知名学者,《史记》研究专家。)


新闻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中国书法家注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书法家注册”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书法家注册,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