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注册会员查询:
名家访谈

搏风整羽云霄上 万里峥嵘到天际

——记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会员、安徽省高校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岳兴林

作者: | 责任编辑:CRCA | 发布时间:2/6/2017


【人物档案】岳兴林,男,64年9月生,字丘石,号“惠风堂主”、“天子渔夫”,安徽郎溪人,研究生学历,供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高校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东方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书画协会副秘书长。

2012年11月在合肥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在书法作品展上,著名画家、中国科大现代艺术中心主任杨重光教授主持开展仪式,并评价说道:“他是我们身边的达芬奇……”

被誉为“世界书法界造飞机第一人”;获得“2003年度合肥十大新闻人物”称号!

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海外友人,被一些单位和个人收藏……

 

十多年前,曾在国内多家报刊上读到这样的文章:《安徽私人造飞机第一人——岳兴林》《世界书法界造飞机第一人——岳兴林》《2003年度合肥十大新闻人物——岳兴林》……这些文章都讲述着一个五味杂存、真实感人的故事,字里行间悉数隐藏着美好的理想和真实的生活片段。

我是慢慢被文中主角所感动的。读着他的故事,就如同饮一杯醇香的老酒,初闻浓香扑面,再品回味绵长。

得益于这篇深情的文字,不仅让我记住了“安徽私人造飞机第一人”、“世界书法界造飞机第一人”,更让我记住了岳兴林这个名字。

与岳兴林先生见面,是在2016年初秋时节。和十年前相比,这时的岳兴林多了很多头衔: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华夏国艺术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馨书画协会指导老师……

多年前那个让我感动的痴迷于飞机制造的岳兴林,此时已经是安徽书法界的翘首人物!

内心的惊奇与喟叹让我禁不住加快了步伐。当我与他那双制造过飞机、书写着梦想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记忆中那个寄情于飞翔的岳兴林和眼前的书法名家岳兴林才完全叠合在一起!

“惠风堂主”果然名不虚传!

朴实诚挚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气度,敏捷睿智的才思,与岳兴林先生对话,可谓相谈甚欢。一个人的大气,于举手投足之间足能透显,这是一种靠知识和学养支撑起来的人生境界,一种靠长期自觉修炼才能奏效的品德修为,自然,这才得以让我们在探求他书法艺术之路的行走时,感受到了他的谦逊与风度。

虽然他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但由于他成绩优异,素质全面,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他爱好广泛,书法、音乐、舞蹈、力学等无一不精。他创作的歌曲发表在音乐专业杂志上,自己在学校教职工歌咏比赛中曾获得业余组第一名;

……

人生路上,成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更非一路坦途。只有不断与艰难困苦抗争的人,方能磨练出强大的意志,并得以超越自我,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曾经在艰苦中顽强挣扎,曾经在奋进中穿越痛苦……倾听岳兴林的故事,眼前仿佛出现一只欲火的凤凰,正以它的坚韧、不屈与勇敢,从容的面对着人生的挑战……

“我曾深爱着过往的记忆∕它让我触摸远方∕拥抱太阳……”多年前,一位诗人曾这样饱含深情写下这样动人的诗句,想起它,岳兴林人生过往经历的片段便朝着我们纷至沓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岳兴林出生在郎溪县毕桥镇。这里位于皖南边陲南漪湖畔,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半圩的鱼米之乡。不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这里的人们,都经历过饥饿的折磨,岳兴林也不例外。

岳兴林的父母都是农民,勤劳善良,为人正直。父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母亲读了几年书,在大队担任妇联主任,热情开朗、思想活跃,大跃进年代也曾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岳兴林传承了母亲的基因,他上面有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虽然生活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谓是天生异禀,性格活泼,6岁时,岳兴林就显露出了令人称奇的艺术天赋。那时候,他看见哥哥做作业时写的钢笔字非常好看,就坐在哥哥身边目不转睛地看他写字。哥哥的笔反复有股魔力,那从笔尖流淌出来的墨水,不断的变幻着,缠绕着,奇妙无穷。

没有人去留心岳兴林平时都在干些什么,事实上,此时的他已经沉浸在涂鸦的快乐里。没有笔,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没有纸,他就用水在石头上写……

稍大一点时,岳兴林经常去河沟里抓鱼、爬树上掏鸟、和小朋友玩游戏,拾粪、打猪草、打柴、放牛,样样都干。一边是穷得揭不开锅的生活和常常叫唤的肚子,一边则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那片乡野之地,没有多少人能够感受到他的快乐。

更让他着迷的是,每到夏天夜晚,村里就有人坐在湖边吹笛子、拉胡琴。只要听到笛声或者琴声,岳兴林的心就飞到了那里。

最多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露出沉醉的表情,目光张望着远方,似乎也在遥想着远方。奇怪的是,任何曲调,只要他听一遍就能哼出调子,听两三遍时,就能全部记下来,而且一个音调都不错。

艺术让他有了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这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他有了无穷无尽的遐想。有段时间,他经常做着一个梦,好像在山上,或在湖边,自己走着走着脚步就变得轻盈起来,甚至用双手轻轻一扇,整个身体就飘了起来,有种欲飞的感觉,想跳多远就有多远,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正是这种感觉,一直潜藏在他的骨子里,影响着他的人生!

他最喜欢笛子,婉转悦耳的笛声,就像南漪湖一样清澈迷人。那时候,家里没钱给他买笛子,他就用竹子做了一根笛子,一到晚上,就坐在南漪湖畔吹,抑扬顿挫,清脆悠扬。

那时候,农村广播很少,每次电影队来,他就追着电影队看电影,十里八村的跑。看完电影后,就开始动手用木头雕手枪,用泥巴做飞机、大炮,非常形象逼真。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描红课描写20个字,他的描红作业本上都会被老师圈上十几个红圈(写得好的)10岁读四年级的时候,几乎每个字都被老师圈住,从此,他开始喜欢写字。

不断地练习,使得岳兴林不断进步。初一那年,他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次书法比赛,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老师夸奖说,这不仅是书法,而是一种心境,只有发蜡焚香后才能写得出来!

从那以后,学校办的墙报、黑板报基本上被他和班上另一个同学承包了,一个写字,一个画画。

获得老师的表扬后,更增加了岳兴林写好字的信心与力量,也让他对书法生出了由衷地热爱,藉此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此,岳兴林开始有意识地临习书法,找来书帖,从最基础的点、横、撇、捺开始学习,然后,再到一个字的整体构架,如何布局,怎样运笔,如何衔接造势等等,不断地临习、摸索、思考、提高……

有人说,一个人的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走向。岳兴林对写字、唱歌,就是从爱好到喜欢,从喜欢到痴迷,继而从痴迷变成了一生的追求。

热爱艺术的人,都用一颗艺术的心在拥抱世界。

岳兴林都在以自己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和领悟,沉浸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他不但书法进步很快,各门功课的成绩在全班都很优秀。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岳兴林兄弟两人都完成了人格塑造,并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在那个皖南边陲小村庄,却是件破天荒的事情。


就像儿时梦境里的景象一样,岳兴林真的展开翅膀飞了起来,从偏僻闭塞的皖南小村,飞到了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这块陌生的城市以广袤的胸襟迎接着岳兴林的到来。来到这里,首先映入岳兴林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忙碌奔波的人流,这种生活节奏,让他觉得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如果按照岳兴林对书法的爱好程度来说,在大学,他在书法的研习上,应该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般自由和畅快,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大学阶段,他几乎与书法脱节。

艺术思维的衍生,是有其特有规律的。小时候无穷无尽的想象,小时候经常动手的创作,让岳兴林顷刻间突然在理科无比宽阔的知识海洋里,找到了对规律性的东西充满着无穷的兴趣。

单纯的热爱融化在他对物理力学的痴迷与追求上。因为课堂上太多的信息,让岳兴林倍为珍惜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并逐渐拥有了一种迫切追求知识的学习天性,尤其自发的对电子、物理和数学之类的理工学科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学习倾向。

和小时候不一样,在高等学府里,音乐文化背境和艺术色彩更加浓郁,音乐器材和音乐活动非常丰富,不经意间,岳兴林就像走进了家乡的梦境,走进了童年的快乐,走进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憧憬。

他自幼具有音乐天赋,对音乐的热爱似乎与生俱来,自然而然。可能受理科生特有思维的影响,对音乐的欣赏,现在更为深刻。他对音乐的敏感和才华,使他对作品的结构性、逻辑性理解得更为透彻。现在,他能轻易地发现音乐作品的架构,还学会注意和分析作品的和声、起承转合、调式以及感受曲子结构等。

音乐总是那样美妙而又充满力量,让岳兴林将业余时间全部沉浸在对音乐的痴迷与向往之中。在学校里,他经常去系器室,他能自如地操作各种乐器。吹、拉、弹、唱都有绝招,都是自学的,让同学佩服不已。

这时,他开始让生活注满快乐和希望。在漫长的音乐求学经历中,他艰难地探索着,逐渐熟悉中国古典音乐和现代中国乐坛的经典,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民乐经典《茉莉花》、《二泉映月》等。另外,对世界经典音乐如施特劳斯《兰色的多瑙河》、舒伯特《小夜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前苏联的《伏尔加河之歌》、《船夫曲》、《三套车》等,也陶醉其中,感受着它们的美妙和神秘。


视野的开放,舞台的广阔,让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质的飞跃。而家乡那一望无际的原野,平静流淌的大湖,灿烂开放的野花,在他的脑海里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最重要的是,父母那朴素勤劳的品质使得岳兴林懂得了人生的艰辛和宝贵,美丽如画、百鸟争鸣的乡间风光又使他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使他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幸福的来之不易!

于是,沉积、压抑、点燃、爆发,发自灵魂的呐喊成为了他最有效的宣泄方式。多芬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

岳兴林亦是如此。他音乐技艺高超,想象力丰富,此时,他开始不停地书写着心中的情感——作曲。作曲好比美术中的油画、文学中的长篇小说,是音乐之巅峰。而岳兴林有着非常坚实的民族音乐素养各地民歌他信手拈来,笛子、二胡、葫芦丝、键盘乐器德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基础。对各种风格的音乐进项了人恨剖析,从音乐表现手法到作曲家心中的英雄形象,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奋笔疾书任驰骋,行云流水皆是歌。在近八年的时间里,岳兴林创作了上百首歌曲,并有作品在专业音乐杂志上发表!

一颗乐坛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他特意去北京拜访了我国著名作曲家铁源。说起铁源,可能有人不熟悉,说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恐怕没人不知道。铁源就是这首歌曲的作曲。铁源对他在艺术上的感觉非常高兴,对他创作的歌曲非常肯定!

世间万事总是那么奇妙!自拜访铁源先生回来后,岳兴林对作曲突然心灰意冷起来,甚至放弃了作曲。究其原因,原来非常简单:铁源作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稿费只有15元,而演唱者每次却能获得高达上万元的演唱费!

那时候,作曲者还要用钱来包装,而岳兴林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差,这一打击,让他没有坚持作曲。

虽然放弃了作曲,但岳兴林对音乐的痴迷一直没有放下。因为喜欢唱歌,他对声乐还特意进行了研究。几十年来参加过很多歌咏活动,他的美声唱法曾在原单位获得过第一名,及至现在调入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他还参加了科大合唱团,经常参加一些重大比赛活动。

在岳兴林的人生履历中,2003年,是他最值得记忆的年份!

或许很多人都在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做过各色各样的梦,只是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将所做的梦遗失,即使有人铭记,也就把它当作一个美好回忆而已,谁会像岳兴林这样,总能从梦境中感到一份甜美、一份纯真,甚至去追求梦境?

小时候,岳兴林曾无数次做过飞翔的梦,每次做梦后,他都在心里问自己,这个梦是在喻示着什么?

想飞翔,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梦想!

怎样才能飞翔呢?

1999年底,他正式调入中国科技大学,当时他将外甥从老家接到合肥读小学,外甥喜欢飞机、于是他陪外甥玩各种飞机模航,并到北京参加航空夏令营,参观航空博物馆,于是他对飞机产生疑问也产生兴趣,飞机为什么能起飞?为什么有音障?没有翅膀的旋翼机是怎么飞起来的?于是工作之余他开始学习并研究空气动力学。


这期间,他不仅弄懂了上述问题,而且还发现伯努利(瑞士数学家)在飞机升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并发现更新更精确的计算方法。他经历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蜕变,于是在心底萌动了通过实验验证自己计算理论的想法。

2003年,对于他这个航空爱好者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是世界飞机诞生100周年——19031217日,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飞机试飞成功,从此揭开了人类从事航空活动的新纪元。

此时,民间言传中国将开放低空领域,私人飞机将有自由飞翔空间。岳兴林异常兴奋,他立刻突发奇想:何不制造一架飞机,既是纪念莱特兄弟,也完成心中的梦想?

岳兴林知识丰富,爱动脑筋。他查阅了国内外大量飞机制造方面的资料,发现在我国,私人造飞机的很多,而且他们大多学历不高,甚至有的是农民。他们都能造飞机,我为什么不能?

他的严密思维,与制造飞机的逻辑特性相吻合。设计、演算、画图……从研究空气动力学开始,到伯努利理论的计算方法;从科学到怀疑,从发明到创新……岳兴林经过无数次图纸设计,并经过专业计算机模拟演算过,证实自己设计的飞机总体合理。于是,他花1200元买来旧摩托车发动机,又购置了汽车和摩托车配件,加上从废品收购站里“淘”回的“宝贝”,先后找到车洗工和广告公司帮忙,开始组装自己设计的“龙鹰1号”。

通过几十个昼夜的艰辛劳作,第一架固定翼飞机“龙鹰1号”组装完毕。当时他们打算推回学校大院进行调试、喷漆,因为大家都很兴奋,广告公司的朋友说,干脆开回去吧,多风光啊!

就这样,一个只有汽车驾照的朋友坐上了飞机开始操作,“龙鹰1号”从合肥的望江路与桐城路交口缓缓启动。然而由于输油管安置得不够妥当,飞机滑行几百米后就起火了。没来得及上天,就自燃了,“龙鹰1号”出师未捷身先死!

岳兴林制造飞机的理想在辉煌的失败中湮灭了!

按理说,对于一向不安分守己、追求卓越的岳兴林来说,试飞失败后,他还是要着手制造“龙鹰二号”的。可2003年颁布的最新空管文件并没有开放低空领域。难以言状的心情让他无法继续。而不断变化中的时代与社会,让他的生活观与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后,他开始认真思考,并再次投入大量时间研习书法。

岳兴林的书法与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是相吻合的。而农、学、政、工、商等身份以及心灵的皈依,又使他的一生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角色和时空的转换,多姿多彩的阅历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积累,哲学世界的探索、专业素养的磨练,对现实生活敏锐的关注和迅速的反应,使得他的书法充满着生命的律动和张力,充满着蓄势待发的爆发力,充满着强烈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

在“惠风堂”里,岳兴林对书法又找到了一种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方式。岳兴林说,中国书法特有的语言系统是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提炼出来的艺术精萃,书法家在点线交织、结字谋篇的挥毫泼墨之中,尽情书写天人相通的精、气、神。


岳兴林收藏艺术博古通今,包罗万象,演绎历史,陶冶精华。他对书法,在楷书方面,主要临习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书帖;在行书方面,以临习王羲之、米芾、王铎见长;在魏碑上,主要临习《张猛龙碑》;在隶书上,主要临习《张迁碑》……

他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书法、用文化的内涵理解书法、用历史的比较实践书法。他主张“尊重传统,学陈出新;溯源生活,化陈为新;得意忘筌,不新自新;涵泳学养,字外求新。”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感悟书法,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从而让自己寻找到了一条书法的理论发展之路,书法实践的创新之路,他通过书法使自己的人格价值取向和艺术审美追求达到了高度统一。

和音乐创作一样,书法是以一种视觉美来展示一种神韵、一种心境,而音乐是用旋律来反映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通过节奏的结构来表现美,一个通过字的描述来表达美,但二者在艺术手法上都具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笔墨描摹物象,表达作者所思所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书法帮助音乐作品充满厚重或灵动的美感,而音乐则帮助书法日益完善深刻。

书法创作的用笔、结体、章法,和音乐创作中的悬念、照应、联想、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相衬、衬托对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等,都充满生命的灵动感和生命的节奏感。好的音乐作品在旋律挥洒处固然倾注了作者的热情,但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创作方法。

只是,书法的美在动而不在静,而音乐的美也在动而不在静!

好的书法和音乐作品都要做到“全与粹”、“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谓之美。“全”,就是孟子所说的“充实之美”,是“实”的;“粹”,就是“去粗取精”,是“虚”的——原来,音乐与书法的创作手法竟是如此相通!

岳兴林还擅长跳舞,而书法与舞蹈的艺术媒介不同,但它们的艺术表现规律是相通的。提取书法的笔画、结体、章法,与舞蹈的形体、动作组合、队形编排等方面,进行具体详细的比较,能得出些许两类艺术在空间运作规律上的共通之处。因此,人们常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

古语有“乐者舞之心,舞者乐之容”一说。书法与舞蹈有着相同的审美取向,有着同样的“静”、“逸”相和,还有一致的气韵相通……同样的势、同样的动、同样的生命符号、同样是感情所驱使的有节奏的力,让它们融为一体;在他眼里每个汉字已经人格化,都是一个舞者的造型。

长期的临习,让岳兴林心生顿悟。他将各种字体相互融合,互融共生,“笔在手中握,以笔书我心”,把心、手、笔融为一体,做到心手合一、心手相应,达到了熟练掌握书写技巧。

从制造飞机中,他参悟到了“力学书法”。飞机设计最先解决平衡问题,飞机的设计也有助于他解决书法的均衡,而均衡之美乃书法之外在大美,在他眼里,每个字体就象一个飞机。佛学又帮助他恢复了平静,平静之美乃书法之内在大美,无论是轻重、疾徐、强弱、顿挫、提按、正偏,或者是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都是蕴藏在他的外在之美和内在之美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虽然岳兴林在书法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对待书法艺术的追求,仍然不言放弃。他说书艺之道无穷尽,学书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断地追随先贤,沉浸翰墨,同时要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吐故纳新,做一个孜孜以求的小学生……

当我的目光跳过眼前这些成就去眺望岳兴林的书艺及他的成长过程时,我忽然感到,岳兴林所表现的,虽是墨迹雄浑的书法世界,但我一直认为,他书写的就是他自己!

 

新闻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中国书法家注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书法家注册”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书法家注册,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