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注册会员查询:
研究与交流

中国美学生态的特点与问题

作者:史红 | 责任编辑:CRCA | 发布时间:12/30/2016

    中国美学研究学术成果已经有了相当的数量,一系列中国美学著作相继出版,建立了中国美学的体系,以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在世界美学地图上写上了中国的标记。在学术体系方面,一些美学的分支学科(如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等)和一些部门美学(如戏剧美学、电影美学等)逐渐成型。在主导的哲学美学方向之外,发展出许多新方向,如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美学、生态美学、实践美学、文化美学、技术美学等,这些学术分支方向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美学学科学术体系。

  当前中国美学生态的特点和问题值得反思和讨论。美学生态狭义是指美学发展状态,广义是指与此相关的影响美学发展的生态因子而构成的关系、结构、体系等。美学生态是美学发展状态以及与此相关的影响美学发展的生态因子而构成的关系、结构、体系等。美学生态表现出状态、系统、信息、生境与效应等几方面的特点。美学在质量、资源、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问题。

  当前美学生态特点

  当前我国美学生态具有如下特点。

  美学生态圈复杂,美学与多学科交织与浑融。在人文社科领域,美学与其他学科形成互为营养关系的环状生态圈。在这个美学生态圈里,美学与哲学为上下统摄关系,而与其他学科如伦理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为交叉、互融关系,形成多个边缘学科。这说明美学外延广泛,与多个学科“难舍难分”。美学与生态圈的学科不存在竞争机制,而是共生机制,美学也与其他不同的学科相互支持而共同繁荣。其他某一学科的发展,都会启迪、推动着美学,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可以生发出美学新的增长点,滋生新的学科。

  美学生态系统业已形成,生态共生体内部和谐。美学的生态系统主要由美学研究人员、组织、课程、教材、学位点、研究基地构成,我国美学已经完成学科建制与人才资源的聚合。

  美学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转效率高,信息内化与产出率大。美学学术交流机制使得美学研究人员吸收信息后,一方面将信息内化为美学知识,增加其美学知识量,扩展其美学知识面,提高美学知识的深度;另一方面将所吸收的有用信息与自己已掌握的信息和美学知识进行综合形成新的信息,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未来的美学交流应注意提升实际效应,及时捕捉国际、国内美学热点展开讨论,加强与国外学者交流,以启迪灵感、创新为目的,使得参会者获得有价值的资讯而真正受益。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美学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地以网络形式进行,美学交流的权威性网络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美学生境氛围良好,较适于美学生存。“生境”(habitat)指生物出现的环境空间范围,即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生态地理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物有适应生境的一面,又有改造生境的一面。美学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期,就应改变其生态环境,如通过美学的传播、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素养、审美水平、审美趣味等。当前中国美学虽未处于最适生境,但也是较适生境。美学最适生境就是最适合美学发展的环境,美学也需要去努力创造这一最适生境。

  美学生态效应明显,激发美学创新与合作。美学生态系统与外部生境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产生了独特的生态效应。首先是边缘效应。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时,往往会产生新的生长点,开拓出新研究领域,产出新的科研成果。其次是共生与竞争效应。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美学享有与其他学科共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学科产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我们可以把这种竞争理解为美学增强其适合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美学的发展活力。这一竞争也可以上升为高层次的合作,如美学与人类学的合作、美学与社会学的合作等。共生互利、合作进步是竞争的本质,也是美学发展的特点。

  美学生态问题的表现

  当前我国美学的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平衡,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达到产生生态危机的严重地步。只要解决这些问题,美学就可以在稳定生态中大踏步前进。就我国美学现状来说,美学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美学研究成果数量多,但是质量与水平有待提高。创新性成果偏少,出版的大量美学著作中,翻译西方美学的著作多,中国美学外译的著作少;研究艺术的著作多,研究其他领域的著作少;追随西方流派的研究成果多,自成一派的成果少。每年刊载的美学论文涉及面广泛,研究视角多样,学术理论性强,中西皆有,古今并存,但是一般性论文多,高质量的论文少。

  美学研究与学科发展较快,但是美学生态资源有待补充。在人力资源方面,总量偏少,为社会极小众群体,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当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社会对美学人才的大量需求不符。做美学理论研究的人员多,做应用美学基础普及教育的人员少。在学术信息资源方面,国内的学术信息交流多,国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少。西方美学信息输入多,中国美学信息输出少,中西美学信息不对等,形成西方世界对中国美学的误解。在学术组织资源方面,虽有中华美学学会总会,也有一些各地分会,但还没有形成全国的美学组织网络。

  美学生态承载力大,但是生态竞争力有待加强。美学生态承载力是美学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美学资源与美学内外部环境的供容能力,美学生态系统内部子系统的发展能力。目前我国美学的生态承载力大,其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弹性,内部生态资源还是可以承载外部生态环境对其要求的,并且内部有足够的发展能力。美学学科竞争力是由学术水平、学术力量决定的竞争能力,无论是学术竞争力,还是市场竞争力,都没有优势。从几项“硬指标”的学位点、研究基地、国家基金项目数量稀少上看,美学学科竞争力偏弱。

  美学生态发展建议

  美学界对美学生态现状应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推动美学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制订科学的美学学科发展规划,绘制美学学科发展地图。美学发展要有宏观视野、顶层设计,应从整体上去把握美学学科。从政府部门角度说,对美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是关键,具有独特精神价值的美学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对人的意义与作用不可小觑。如此考虑,美学发展的格局与视野就会扩大与拓宽。

  第二,营造自由开放的美学生态环境,鼓励潜心研究与创新。在当前的生态环境里,美学教学、研究易受到利益诱惑和制度、规范抑制。营造良好的美学生态环境,需要形成宽容、多元、自由、和谐的氛围,出台鼓励美学学术创新的政策。

  第三,建设高水平的美学学科梯队,创建多样化的学科组织形式。在人才梯队里,美学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年轻人才培养。目前美学年轻人才较少,影响了美学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超前性的人才培养是由高瞻远瞩的眼光决定的,加强对年轻人才的激励力度是促进其发展的方法。多样化美学学科组织化意味着美学组织层次上纵横复杂性与局部复杂性的增加,标志着美学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提升。

  第四,加强与国际美学界的交流,形成定期交流的机制。中国美学界与国外学术交流要逐渐形成完善机制,加强计划性和组织性以改变自发性、局部性、短期性等特点。加强中国美学外译工作,利用国外媒体宣传中国美学,改变中外美学交流信息不对等情况。


新闻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中国书法家注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书法家注册”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书法家注册,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