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注册会员查询:
名家访谈

躬耕砚田求真道 矢志不渝塑英才

——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教育家谢道佑先生

作者:伍先飞 | 责任编辑:CRCA | 发布时间:12/27/2016



 

    【人物档案】谢道佑,男,1962年出生,肥东人。毕业于河南大学书法专业,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他是皖军书法行书二十家之一,功底扎实,笔性灵动。他的苏体神采异常,是深入苏体为数不多的中年书法家。

    他的作品,自1992年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92杯素草行书作品展”以来,时至今日,几乎每年都会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重大书法活动,并多次获奖。

    作品被国内收藏家及艺术馆广泛收藏!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一位书法家和他的作品如此心生激动且又如此肃然起敬。这种激动和景仰,不仅仅因为他是著名的书法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还是一位资深的书法教育家!

    作为一位著名的实力派书法家,他的创造性让他走向了成功。而数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潜心研修又造就了他高尚的书德人生。他的深厚艺术功力,以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懈追求,让他所呈现的一种审美理念带着一种宁静高远、高雅脱俗的意境,让人赏心悦目;而作为资深书法教育家,他的严谨的书学法度、鲜明的人格个性,以及他在书法教学上的丰富实践性,又让他于一种平和之中,将自己对书法的感悟和学养,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们。

    他曾无数次参加省市级、国家级书法大展大赛,并且多次获奖,深受书法界好评!

    他曾在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上,以高票一致通过当选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他就是著名书法家谢道佑!

    我们所以选择采访他的理由,主要因为在于,他的艺术人生之旅,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人是先知先觉的!一如谢道佑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将书法艺术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样。

    在他的记忆里,与书法艺术结缘,并无太多的刻意。这个特定的符号,是父亲在悄无声息中默默种进他的心田里。

    19623月,谢道佑出生在肥东县白龙镇一户并不普通的家庭。他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而诱惑和开启他的这一天赋的人当属他的父亲。

    父亲早年读过私塾,不仅善古籍,精诗词,尤其一笔娟秀的小楷,写得极为舒灵、雅致和自然。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无论写什么,哪怕是记账,都用毛笔。

    父亲是周围十里八村人公认的“先生”。无论人们写什么,大到红白喜事,小到婚嫁换帖,都来找父亲,尤其是到春节,约在年关十天前,就会有人带上点心,送来红纸,请父亲写春联。

    每每这个时候,谢道佑就在父亲身边,帮助父亲研墨、牵纸。看着父亲书写时那种沉迷与沉醉的神态,谢道佑也有几分陶醉。


    谢道佑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完成了他的艺术启蒙。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年春节,谢道佑在父亲的情绪感染下,也自然地拿起毛笔,开始书写。望着儿子极为认真的书写态度,和他笔下稚嫩的毛笔字,父亲满意的点点头,并说道:“很不错,有胆识,有个性。写毛笔字,要做到:点如瓜子撇像刀……”

    这句话,深深刻在了谢道佑的脑海内。自那以后,谢道佑对写字有了一种惦念。那时候,家里只要能写字的纸张,谢道佑都在上面写满了字。他特别喜欢字迹从饱蘸墨汁的笔尖上源源不断流出来的感觉,那仿佛是灵动的生命,在自己的笔下不停地绽放。

    上小学时,学校没有专职书法老师。每次上写字课,老师就说,回去照着描红本描写,下午每人写一幅描写字带来。

    有次,谢道佑带去一幅字,老师问他是谁写的,谢道佑说是我写的,老师不相信:“你写的?拿毛笔来再写一遍我看看!”

    谢道佑在老师的关注下,凝神挺胸,握笔蘸墨,很快写好了同一幅字,害得老师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老师在每个班级,或者在学校里,经常夸奖谢道佑,说他将来在书法上一定会有成就的。

    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谢道佑对写毛笔字的兴趣愈发浓烈起来。不断地练习,使得谢道佑不断地进步。进入初中后,正是开展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时期,作为学校宣传队队长,谢道佑要负责学校墙报、黑板报、大批判专栏的组稿和书写等。这种书写实践,让谢道佑对书法的感悟越来越深,兴趣也越来越浓。

    不想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喜爱、从最初的练习到后来的研习,谢道佑与书法,就在这微妙的嬗变中,结下了终身难以割舍的情缘。

    如果人生有宿命的话,谢道佑成为著名书法家就是他的宿命!

    1983年,在堂哥的帮助下,谢道佑招工到合肥建筑一公司。刚到合肥,人生地不熟,谢道佑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写字,礼拜天时,就去工人文化宫参加书法培训班学习,并一有机会,就去拜访省市书法名家。

    一次拜访著名书法家张瀚,张瀚告诉他:书法不仅要技法,更要文化支撑。道佑啊,我搞书法这么多年,其实连笔头都还没有摸到。

    要是换做别人,这句话对他学书可能是致命的影响,可谢道佑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在的逆道精神,正被这句话予以激活。为了能早日“摸到”笔头子,他一有空就到市职工大学学习。

    为探寻书法艺术之妙法,谢道佑悉心研究了诸如绘画、书法史学、写作等与书法艺术具有直接关联的知识,而且还广泛涉猎了诸如思辨哲学、逻辑学、环境学等与书法艺术并无直接关系,却不无影响的知识。

    在后来的书法实践中,他积极参与省、市有关书法专业活动。在省、市举办的书法比赛中,且都能获奖。这样,他认识了在肥的一些书画大家,比如张良勋、方绍武、陶天月等,主动与他们交流,到他们家拜访,向他们请教……

    1987年,谢道佑参加并入展了安徽省第一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同时加入了省书法家协会。

    加入省书协后,对于书法,谢道佑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候,业余时间,他就在省书法培训中心当书法老师,可是,教书时间越长,他越觉得自己在理论上跟不上。怎么办?


    那时候,市场上书法类资料很少,自己临帖有比较乱,不规范。为了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书帖,1989年,他特意去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等地方,最后,他终于获得了一本《苏轼墨迹选》。

    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气韵,是他书法的最大特点。在苏轼这本墨迹里,谢道佑尤其喜欢他的《黄州寒食帖》和《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二赋帖。

    书法,本是一门貌似简单、但却是复杂而且最难取得成效的艺术。因而也有人形容书法“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艺术。

    谢道佑买回来苏轼墨宝后,潜心研习。此时,合肥市开展树文明新风形象,要求各建筑单位都在自家的院墙上写标语。最后,建工建团由谢道佑书写的字体获得了通报表彰。

    由于在书艺上取得成就,谢道佑被调往机关工会,专事宣传工作。

    而对于书法,这时的他,却像登山一般,喜忧参半,越是往上,风景越好,可自己却有力不从心。正在他迷茫之际,河南大学首届书法专科班招生,他毅然辞职,报考参加了学习!

    就像一粒深埋着的种子,正在饱受雨露的滋润。在书法方面,他获得了王宝贵、王荣生、佟培基、李逸群等名家的授课,并经常与他们在一起交流;在文学方面,他得到了著名古文字学与古代文学大家王蕴智、王立群等名师的指导,也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切磋;在美学方面,他向河大的多位美学教授请教……

    在大学两年时间内,他白天学习,晚上练字,系统地把书法、书法史、文字学、文学、美学、书论等啃了个遍。在书法技法方面,他对真草隶篆以及装裱等,都一一实践、研习。

    虔诚的感知着、寻找着艺术的精妙,这是谢道佑艺术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起点。河南大学那些教授,不但在学养上影响了谢道佑,还在专业方面塑造了谢道佑。

    学成归来后,谢道佑在庐阳区青少年宫从事专业书法教学。从1994年开始,一直没有间断……

    谢道佑不仅是位才子,他还集儒家的气概、佛家的气度、道家的气质于一身。

    而作为国粹的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寄寓了中国人的宇宙空间意识和生命感悟体验,也包容了儒、道、禅的智慧与其审美理念,是笔墨中的“天人合一”。

    从谢道佑所凝聚的精气神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验出他精神的释放和灵魂的锤炼。

    他的修养,得益于日积月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每到一处,他就到艺术馆、博物馆去欣赏艺术。他甚至广交卓有成就的各类艺术家,只要能为自己所学,他都谦虚求教。只要有书展画展,即使再忙,他都要赶去观摩。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的修炼,而是一种文化的修炼,人生阅历的修炼。谢道佑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为了更好地积淀自己,做好字外功夫,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不断修炼自己。

    从1989年得到《苏轼墨迹选》后,对“苏体”的研习一直坚持到现在,一写也是二十年,深得苏味,被书法界朋友亲切称谓“谢东坡”。

    或许正是这一戏称,让谢道佑决心改变自己书风。近十年来,他溯源而上,除了悉心研究书写苏轼体书法外,在行草书中,他上追“二王”,后纳李北海、鲁颜公、苏、黄、米、蔡等诸家,并参习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傅山、徐渭诸家,以及历代名家碑学,将碑的厚重和帖的飘逸溶于一起,容豪放之笔情于俊秀墨韵之中,力求出新,自写胸怀,重笔法锤炼,又善作理论研究,日日临池,兼容并蓄,长于妙语。

    在书写中,他始终追求线条的力度和稳健沉着的美感,于温婉柔和之中显现出内敛的骨力,又注重行笔的气韵和章法布局,书写规格,疏密有度,大小适度,既前呼后应又独立成章,于落笔间融合了许多变化组合的形式于一身。他的这种渲染绝不僵硬呆滞,而是于自然的心境中氤氲出自己强烈的纯朴特色。而在线条和笔画的勾勒中,文字之间既能窥见古与今的融合,还有基础与创新的延伸,常常于无意处写出得意之笔。

    在格调上,他对风格、意境、文韵等艺术个性进行了深入探索,尤其在表现作品内涵的气质,厚实、飘逸的文化底蕴上,他不断学习、消化、铺垫,将自己深厚的文化修养,融入到书法艺术创作中去,于传统的深研中,博学于众家精华。

    在墨法上,他根据墨的特质,自己的经验,以及表现的意境与内容来调配,对于浓、重、焦、淡、轻的变化,运用极其娴熟,恰到好处,仿佛弹奏着一首交响乐,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

    在章法上,他集数字于一身,通过平面分割,黑白措置,造就宛如众身相聚、互揖互让的生命团队形象,使得作品布白既充满古韵又具备现代感的平面构成,线条则充满着生命之韵,独具审美价值。

    在美学上,他对于“中和”这一古典美学原理的领悟,他注重对立结构渗透与协调、排斥与冲突的不偏不倚、不激不厉,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之“中”。他从先秦、两汉、魏晋一路写来,直至唐楷、宋札,细心辨析书法之源、之流、之和、之“不同”,让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在作品中得到尽情展示。

    多角度、多视野、多因素的观照与融合,使得谢道佑溯源诸体而求“和”,融通百家而求“中”,实现了矛盾结合部上求“中和”的创意性突破。谢道佑书法创作以行书为主。在他的书法里,可以看见各种书法大家的影子。


    古人曾倡导“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议的就是一种超尘脱俗、与自然冥合的“禅”的精神。作为一位不为名利所累的书法大家,谢道佑的书法,没有浮躁,没有夸张,没有着意,没有功利。而他这种彷如僧者悟禅般的艺术心境,给他带去的是艺术的沉思,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净土。

    笔墨的锤炼,兼以人格修养和学问的积累,这些更加使得谢道佑的书法艺术作品,形成了潇洒苍劲、流畅自然、雄秀兼备的书风,并卓然走出了自我的新风新路。

    每一位有建树的艺术家,他那盏高耸着的明亮的艺术之灯,都是由他的智慧、才学、毅力、汗水等凝聚起来。这是艺术家成才过程中不能违反的一条规律,书法艺术家更是如此。

    谢道佑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四要素,就是说,针对于学习书法的人而言,一是天资要高,二是路子要正,三是老师要好,四是用功要勤。他认为,从事书法创作,就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学习书法的唯一捷径就是临帖。他说,古帖虽然从不

     “言语”,但却是学书之人最好的老师。每天要与古人“对话”,它总是静静地、潜移默化地引领学书人解惑得法,领悟书法真谛。

    他正将这些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

    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他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去练习,学生选择了谁的字帖,他就去讲解这种书风的特质。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自己的教学难度,这种难度,要求自己必须对每一位不同书家的艺术风格了如指掌。

    为了教学,他又必须大量去吸收,可谓:教学相长也!

    这些年来,他所教授的学生不下千人!而他的学生,从参加第六届省少儿展开始,到第12届少儿书法展,每一届入展获奖都排在全省前列。

    为了使教学更有特色,谢道佑自己编写了《张黑女墓志》教材,这本教材由省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知此理的谢道佑,每次开办的第一堂课,总是让学生家长聚集一堂,以针对培养孩子课外兴趣的正确观念进行讨论,每次发现学生有任何一个细微的进步,他都会予以鼓励,进行表扬;每次遇到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好资料,他总是不计成本的购回来,供学生学习;每次授课之时,他都会将古今书法家成长故事和经历揉入到书法教学当中,并教学生们吟诗朗诵,读赋撰联,通古文格律、习仁义礼智信……

    学生们经过努力和学习,回到学校后显出了儒气,回到父母身边显出了雅气,进入社会里显出了智气。经过努力和学习,很多学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摘金撷银,有的凭一技之长考上全国专业大学。

    鉴于谢道佑的杰出成就,在省内一些著名老书家的强烈要求下,2015531日,在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他以全票通过增补为省书协副主席,主管省书协培训工作。

    如今,这里艺术的种子,已经抽枝发芽,开花结果……

 

    在中国当代书坛,谢道佑的作品极具个性和影响力。

    他比较注重从民族传统中进行一种新的形式创造,追求书法艺术的当代性,讲究形式变化与创作技巧,笔法老练与大气,刻画传神,每一件作品都内涵丰富、极具张力,如天地造物,自然天成,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随意性和可读性,更具朴实厚重之感。

    对艺术家而言,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自己,对于谢道佑来讲,他的创作、探索,其实都是在不断超越自己。

    是生活孕育了谢道佑的创作灵感,推动了他的创作技巧。他的思想、学养以及人生体验,决定了他的审美特征。他除却有较高的美学、艺术和文学修养外,还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他能以独特的审美角度,突破传统的艺术桎梏,创造书法艺术作品中的坚韧和刚性,达到一种“大我”境界。

    这种“大我”,就是他以自己最独特的艺术手段,赋予自己的作品以强烈的时代灵魂,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雅俗共赏!

    这就是谢道佑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


新闻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网

中国书法家注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书法家注册”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书法家注册,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消息来源:中国书法家注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消息来源:XXX”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